首页 热点 线路 新两化顾问 标杆 供需 同行 服务 5G 政策 应用 十大双跨 大院大所 联盟工作
  • 专家观点
  • 专家一览
  • 人才招聘
专家观点 | 中国信通院金键:AI赋能工业互联网助力新型工业化
近日,2024年东吴双创峰会在苏州举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所长金键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表《AI赋能工业互联网助力新型工业化》主题演讲。会上,金键指出,标识+区块链将是实现AI有序组织与监管的重要方式,并为工业互联网+AI支撑赋能新型工业化提出了下一步的推进思路。金键表示,工业互联网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新型工业化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选择。目前,工业互联网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技术和产业持续演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为工业互联网五大功能体系之一,“5+2”国家顶级节点已全面建成,服务企业超42万家。工业互联网加快赋能千行百业,九大应用模式已广泛融入各行业领域。“标识贯通”面向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更大规模的应用发展,利用标识渗透性强、兼容性高等优势,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在工业、能源、交通、农业、医疗等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深化应用,实现全产业链、供应链、各行业的贯通发展,深度推进新型工业化。金键强调,产品数字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DPP)是在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整合工业互联网标识、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需求推出的创新型数字认证系统,对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创新具有重要作用。金键指出,人工智能发展正处于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初始阶段,工业互联网+AI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条循环畅通,引领更大范围的创新提升。工业互联网打通工厂内外生产供应网络,叠加智能技术实现智能预警和大范围调度优化。工业互联网产品研发设计由基于模型走向“模型+AI”的全新范式,“工业模型+数据+AI”研发范式展现巨大创新潜力,工业互联网创新正由产品研发走向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多个领域。标识+区块链将是实现AI有序组织与监管的重要方式。AI世界的各种内容(文本、图像、视频等)正在急剧无序增加,未来还会有各种智能机器人,数量将是浩如烟海,需要通过AI标识将其标定,并通过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来进行有序组织和监管,帮助监管机构与自治组织对AI产业进行有效治理,确保各个规范准则能被有效执行与追溯。关于工业互联网+AI支撑赋能新型工业化,金键表示,下一步,中国信通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打造涵盖基础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安全保障等在内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体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释放叠加倍增效应,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工业融合,培育基于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工业技术支撑体系,提升传统工业装备、自动化系统和工业软件的智能化能力,服务新型工业化推进大局。
发布时间:2024-07-24阅读次数:1858
专家观点 | 余晓晖: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的赋能作用
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的赋能作用余晓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理事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利用新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趋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方向,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广阔空间。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动力。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工业互联网通过对工业系统实时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等,并与相关行业的知识、经验、需求相结合,形成新的优化范式,改变了工业生产模式,催生出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形成了新的要素组合、孕育了新的价值创造方式。在工业互联网赋能下,传统产业将逐步呈现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成长为符合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比如,我国纺织产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对生产设备投入和工艺流程进行改造,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过去的“千人纱,万人布”转变为现在的万锭用工最少可以不超过10人,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发展。工业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能够构建高效低耗智能生产体系、资源共享协同制造体系、敏捷柔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动研产供销过程向网络化、智能化迈进。在工业互联网驱动下,传统产业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方式发生质的变革,将形成更高效率、更高水平的生产函数。有测算显示,数字技术对工业效率赋能在2017—2022年提升了1.14倍。比如在钢铁行业,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打通炼钢、连铸、轧钢等工艺流程,强化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等技术综合应用,实现了从“经验炼铁”到“智慧炼铁”、从“炉前炼钢”到“一键出钢”的转变,形成降本、提质、增效新路径。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产业绿色发展之间存在高度耦合性。把工业互联网贯穿于绿色发展的设计、制造、管理、服务各环节,能够从全生命周期赋能能源优化调度、碳排放监测和管控,为传统产业绿色发展提供支撑。目前,在钢铁、水泥等一些重点用能行业中,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搭建生产调度平台、打造环境智能监测与管控体系等,可以实现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等目标。利用工业互联网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是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路径。近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大都认识到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不断加强对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布局。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已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全部工业大类,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个,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9600万台套。工业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有效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安全发展。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重要方向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国传统产业具有规模大、应用场景多、数据资源丰富等优势,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以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有可为。同时也要看到,工业互联网在传统产业中的规模化应用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比如,一些传统产业工厂中仍大量存在“聋设备”“哑设备”,企业向网络化、智能化演进成本高、难度大;传统产业中分布着大量中小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进行数字化改造面临资金缺乏、人才不足等难题;传统产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解决方案产品供给之间仍不能高效匹配;等等。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推进,一大批新技术、新产业正在快速孕育、蓄势待发。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着力突破瓶颈制约,持续优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和路径,助力产业不断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具体可在以下方面着力。“建与用”系统推进,夯实转型升级基础。加快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效能,引导企业开展内网改造和升级,推进5G工厂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实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促进标识在消费品、原材料等行业产业链上下游“贯通”应用。发挥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作用,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融合发展。面向传统产业打造工业数据空间,促进数据安全可信流通。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能力。“点线面”全面结合,提升应用赋能水平。立足制造业行业特性和差异化发展需求,编制实施工业互联网与细分行业融合应用指南,为企业提供转型“说明书”和“工具箱”,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降低转型成本。推动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挖掘更多应用场景,打造智慧供应链。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引导产业园区、行业集群等加大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促进设备互通、资源共享。“以新带旧”融合创新,开辟发展新赛道。推进5G与工业自动化深度融合,打造新一代工业控制体系架构。协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工业互联网APP培育,放大我国应用场景、知识模型和工业数据丰富的优势,推动实现工业软件“换道超车”。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工业融合,培育基于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工业技术支撑体系,提升传统工业装备、自动化系统和工业软件的智能化能力。多方融合与协同,营造良好发展生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政策工具,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深入推进产融合作、产教融合,加强资金、人才等要素的保障水平。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汇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各方力量,协同推动工业互联网推广应用。
发布时间:2024-07-01阅读次数:1661
专家观点 | 《预见2035》--中科院院士梅宏谈工业互联网
近日,光明日报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面对面,深入探讨“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中提及的关键领域和宏伟构想,透视那些驱动时代前行的科技引擎。在近期推出“工业互联网篇”,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之“工业互联网”项目负责人梅宏,走进一个创新驱动、跨界融合的科学新纪元。
发布时间:2024-06-26阅读次数:2419
专家观点 | 中国信通院李海花: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全力支撑赋能新型工业化
近日,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暨系列活动举办了“工业互联网创新与发展论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所长李海花分享了《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全力支撑赋能新型工业化》的主题演讲。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兼具基础性、公共性、强外部性等基础设施的本质属性特征,以及新兴基础设施技术创新、数据赋能、跨界融合等特征。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底座,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李海花称,从工业互联网角度来看,正从五个方面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一是工业互联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工业互联网驱动产业链组织变革,依托数据流的打通形成新的网络化组织形态,有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响应速度和配置效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工业互联网通过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实现数据贯通和资源有效配置。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通过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资源优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延伸,提升供应链效率,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增强产业链粘性、韧性和安全,推动向高端、智能、协同制造升级。二是工业互联网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工业互联网推动支撑产业体系裂变升级,变革装备、工业网络、自动化、工业软件等产业发展范式,正促进形成数据驱动、灵活部署、按需定制、开放融合的全新技术架构,为我国以上领域“换道超车”创造了新的追赶机会和新路径。三是工业互联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互联网通过驱动变革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组织方式,推动形成新的要素组合和价值创造方式,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了新路径。工业互联网在发展过程形成发展新赛道,在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等优势产业过程中,通过不断挖掘应用场景,加速产品创新迭代、增强产业全球竞争力。四是工业互联网全面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等依托工业互联网开发形成一批标准化、SaaS化的“小快轻准”数字化工具和产品,并通过服务订阅、在线调用等商业模式创新加以推广,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五是工业互联网有效助力工业绿色化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撑构建绿色产业生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工业互联网可以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帮助各类主体技术改进和用能管理等,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李海花强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为工业互联网五大功能体系之一,是支撑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神经中枢,是实现数实深度融合的核心枢纽,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抓手,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重要底座,已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战略性基础设施。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主体系架构全面建成。当前,标识解析体系伴随工业互联网整体推进已步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夯基架梁”工作基本完成,发展重点从“建”转到“用”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部委联合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基于新阶段、新要求提出新部署。“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经历战略谋划、起步探索和快速推进三个时期,目前处于‘规模发展’阶段。未来3—5年,规模化普及推广将成为政策关键的着力点。”李海花介绍了中国信通院针对下一步工业互联网支撑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打造涵盖基础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产业生态、政府支撑等在内的发展体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释放叠加倍增效应,服务新型工业化推进大局。重点发展方向包括:提升网络设施整体效能,加快内网改造升级;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推广,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着力完善多层次平台体系,壮大平台产业生态;打造工业数据空间,构建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体系;筑牢安全发展屏障,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并行推进补短、锻长、树新工作,提升产品质量效益;推动工业互联网“链网协同”,提升应用深度广度;推动工业企业、信息通信企业、中小企业等更广泛参与;加大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打造更多试点示范标杆。
发布时间:2024-05-22阅读次数:2752
专家观点 |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宝友:走好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之路
走好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之路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 王宝友王宝友工业互联网是新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支撑,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和重要驱动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已连续七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为重点任务之一,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标志性、引领性成果,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广阔前景,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道路。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和网络强国的重要内容,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劲动能。一、从上到下,构建起央地协同、贯通联动的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工业互联网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将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这为发展工业互联网凝聚了共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实施,明确了工业互联网的基本概念、重大意义、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党中央、国务院对工业互联网的战略部署持续深入。工作部署层面。工信部先后出台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应用等多项政策,接续实施两个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遴选6批超800个试点示范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工业互联网应用样板。支持北京、上海、武汉、沈阳等地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能力不断增强。支持长三角、广东、山东、成渝、京津冀、湖南等地创建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建设、融合应用和生态培育。地方支持层面。全国31个省(区、市)均出台地方政策,多个省份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利用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技术改造、智能制造等多种支持方式,推动设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布局,面向地方优势产业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二、从无到有,构建起梯次渐进、初具规模的功能体系网络体系不断夯实。高质量外网建设基本实现全国地市全覆盖,5G等新型网络技术推动企业内网改造加力提速,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3.16万个,有效满足垂直企业对数据本地化、管理自主化等个性化需求。标识体系一体化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5+2”国家顶级节点体系现已全面建成,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标识注册量突破4000亿,标识日解析量超1.5亿次,服务企业超过40万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工业互联网标识在制造业及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显现,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大中小企业和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平台体系加速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培育50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近340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近9700万台(套)。数据体系初见成效。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汇聚数据9.7亿条,服务企业147万家。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汇聚34万家企业、195万名工程师、近2亿种工业基础产品,形成完备的装备制造业工业产品目录。工业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接入工业生产设备70余万台,服务企业9000余家。工业数据资产登记(确权)平台登记数据超5亿数据单位。安全体系持续完善。基本建成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超14万家工业企业,威胁监测和信息通报处置不断加强,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三、从小到大,构建起多点发力、日益壮大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工业互联网在为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实现途径的同时,也快速发展形成新业态、新产业,产业规模和参与主体快速壮大。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测算,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体规模达4.69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上升至3.72%,其中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35万亿元,正成长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2月24日,山东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工作人员正在通过碳达峰大数据平台查看开发区企业实时耗能情况。带动作用日益突出。工业互联网由制造业向实体经济各领域广泛延伸,在加速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据测算,2023年工业互联网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规模分别达到0.06万亿元、2.29万亿元、2.34万亿元,展现出工业互联网为行业发展注入的强劲动力。全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体规模超过千亿元的省区市达17个,工业互联网发展前30城市工业互联网增加值贡献占全国比重为47.8%。四、从点到面,构建起覆盖广泛、逐步深入的应用体系从环节看,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已从龙头企业内部拓展到产业链上下游,应用环节加速从研产供销服各环节单点应用,向全环节全流程综合集成应用和多领域系统创新延伸。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六大典型模式加快普及,绿色化生产、精细化投融、可视化治理等新模式加速涌现。各地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万个,“大企业建、中小企业用”的模式加快推广。从范围看,应用范围已经从钢铁、机械、电力、交通、能源等重点行业拓展到所有工业大类,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融合应用实践,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万个,覆盖电子设备制造、装备制造、采矿等20余个重点行业,打造了数万个5G应用创新案例,逐步形成协同研发设计、柔性生产制造、无人智能巡检、生产过程溯源、设备预测维护等20个典型应用场景。从效果看,工业互联网将数字技术与行业特有的知识、经验、需求相结合,加速工业机理模型的汇聚沉淀,提升生产经营各环节数字化水平。截至2023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2.2%、79.6%。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应用不断深化,催生了增强数字设计、人机协同制造、精益运营管理、精准质量管控、柔性智能服务等典型应用场景。五、从浅到深,构建起要素渐全、创新活跃的生态体系产业支撑能力持续攀升。工业互联网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全面突破和迭代创新。国内5G工业芯片模组、工业人工智能芯片、工业视觉传感器等领域攻关已取得一定进展,传统模组和终端向智能化方向演进,支撑更高级、更复杂的应用,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级5G模组成本较商用初期下降90%,网络切片技术已实现端到端切片的基本功能。网络、平台、安全检测能力和国家检测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有力支撑服务行业发展。2023年10月18日至20日,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辽宁沈阳举行。关键技术研发体系化推进。“5G+工业互联网”、时间敏感网络、边缘计算、工业智能等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业化进程基本与国际同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建设加速,标准体系逐步构建。多家龙头企业设立工业互联网科研部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生态建设成效初显,有效助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人才体系扎实构建。工业互联网学科建设快速推进,超过150所高等院校设立工业互联网工程、工业互联网技术、工业互联网应用等专业,多所高校依托新工科建设,开展相关专业和交叉学科体系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在全国布局,江苏、广东、山东、四川等地建设近20所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会员单位超1100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超2600家,试验验证、检测认证、人才实训等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多年的成绩,得益于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得益于攻坚克难的落地实施,打出了一套精准有力的政策“组合拳”,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多年的实践,激发了产业各方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的活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是一项创新性强、复杂度高、推进难度大的系统性工程,单打独斗行不通。工业企业、基础电信企业、金融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主体共同参与,开展了合作共赢的多方“团体赛”。多年的探索,深化了我们对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和规律的认识,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是长期的、应用牵引的过程,这是由数字化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由我国工业发展国情所决定的,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的关键一年。面对更为严峻的外部形势和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工业互联网的持续创新发展将成为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和核心支撑。我们要时刻保持战略定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部署,扩大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切实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支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发挥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和重要驱动力量的地位和价值。进一步加强部际、央地有效协同与政策措施一体化推进落地,持续开展对工业互联网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多元主体作用,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不断释放创新发展动能,奋力谱写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新篇章,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4-05-21阅读次数:1875
专家观点 | 信通院刘阳:从“工业身份证”到“产品数字护照”:面向全球化的标识应用实践
4月19日,2024星火生态大会“信任与智能”主论坛在厦门成功举办,论坛立足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以全面系统性推进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为出发点,为构建多维度全联接数字产业生态发起的交流平台。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重磅发布了星火战略,即工业互联网标识的发展战略,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的关键支撑。星火战略是要在以标识为代表的基础互联设施层面,构建中国主导的数字空间互联互通标准、核心设施和服务体系,促进中国产业通过数字化形成发展优势的同时,推动构建对等互联、平等共治的网络经济空间,以响应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愿景。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刘阳重点介绍了星火战略创新业务的关键布局“产品数字护照(DPP):面向全球化的标识应用实践”。图:中国信通院刘阳介绍“产品数字护照(DPP):全球最大规模的标识应用实践”就像是我们人在不同国家与地区间旅行需要护照一样,产品数字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DPP)可以描述产品的供应链、制造过程、物流运输、环境影响等信息。刘阳认为,学术界与产业界已经基本具备了开展产品数字护照的大多数储备性工作。产品数字护照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全球各主要国家高度重视,主要来自三方面考虑,即一是从产品智能升级视角来看,“智能网联产品”的发展需要更丰富的描述与更加便利的接入;从全球贸易视角看,“数实融合”背景下的跨境贸易亟需全球互联互通的产品数据网络;从强化治理视角看,数据跨境与绿色低碳等新技术热点需要有力的监管治理技术支撑。鉴于上述考虑,产品数字护照正在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性产品数据流通网络关键性的系统装置和能力集成就如何打造产品数字护照的实现路径问题,刘阳介绍了四个关键步骤,即一是明确过程设计,聚焦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需求,应构建生成、管理、应用等三个主要环节;二是规范数据模型,通过对物理化产品流和数字化产品流的统筹分析,构建面向垂直行业的绿色低碳数据空间;三是强化技术集成,以传输、安全为基础底座,以数据模型、数据采集、数据标识及发行、存储、核验等关键过程为骨干框架,全面聚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绿色低碳数据全面感知与传输;四是推进系统建设,以产品数字护照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评价应用和数据交换为关键要素,构建一个多方参与、智能协作、安全可信的数据服务网络。目前,中国信通院已围绕产品数字护照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工作:一是夯实技术研究,研究发布《产品数字护照(DPP)技术发展报告》,从产品数字护照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视角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和技术布局;二是构建产业生态,联合电池、纺织、钢铁等重点行业组织机构,共同加快推进中国产品数字护照体系建设和实施;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围绕产品数字护照及透明可持续供应链业务建立了长效工作交流机制,并在ISO、IEC、ITU等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布局开展标准研制工作。下一步,中国信通院将与各有关单位共同努力,面向电池、纺织、钢铁、电子等重点行业,立足国际贸易需求强劲的重点地区,基于互联互通、安全可信、国际互认的基本原则,着力推进产品数字护照注册管理系统建设、产品数字护照行业应用场景探索、产品数字护照国际互认互通协调等三项重点工作,致力于推动构建综合性的产品数字护照服务体系与产业生态。以下为演讲PPT
发布时间:2024-04-22阅读次数:1689
专家观点 | 工业互联网赋能安全生产的机理与实践
导 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长期开展工业互联网领域相关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支撑性强、显示度高、应用潜力大的研究成果。为加强交流,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推出2024年度系列前沿研究成果展示,工业互联网赋能安全生产的机理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03-20阅读次数:1611
专家观点 | 王宝友:创新工业互联网发展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编者按: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已出版发行。《读本》的出版,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电子报特推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专栏,充分报道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学习《读本》的心得体会,以期形成凝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磅礴力量。敬请关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 王宝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全面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工业互联网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支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和战略性保障。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客观要求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顺应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客观要求。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还能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我国既是制造大国,也是网络大国,发展工业互联网前景广阔。自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制造业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利于降低企业要素成本,化解综合成本上升、产业向外转移的挑战。另一方面,制造业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场景和沃土,有利于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速产业高端化发展,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二、工业互联网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制造强国建设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全面互联,实现制造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制造强国建设的网络基础、数据基础和要素基础,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系统优化生产制造过程的资源配置,全面提升生产制造过程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汇聚海量工业数据,为推动各类新技术应用、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提供了基础和支撑。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工业互联网实现企业乃至更大范围的全要素连接和数据采集,打通制造业经营管理系统与生产执行系统,打造数据驱动、敏捷高效的精益管理体系,提升生产制造环节的跨工序协同能力,有效降低时间、能源、物质的损耗,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工业互联网通过生产经营要素的互联,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优化传统的对固定供应商严重依赖的“链条式”供应链模式,实现实时、更加丰富的上游供应链储备和灵活优化调整,提高供应链及时响应、成本精细管控、科学管理决策的水平。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有效推动企业创新,促进企业提供更加优良的产品和服务,特别是“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等模式,在不增加产品成本、不降低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一对一”满足客户需求,优化供给方式、结构和质量。三、开创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强国建设新局面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强国建设是一个长期迭代、试错、演进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合作、共同探索、开拓创新,以数字化转型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一是提升平台对企业的赋能价值。持续增强技术支撑特别是数据采集、设备联通、场景应用的相关能力,寻求平台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与客户定制服务之间的平衡,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和难度,确保设备、数据和网络安全,从卖平台、卖软件向卖服务、卖支撑转变。二是加大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从设备、单元、产线、车间、工厂多维度推动数字技术与工业场景和工业应用需求深度融合,在细分行业引导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梯次推进改造,打造一批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制定细分领域转型标准和指南。三是加强工业数据采集、汇聚、分析与应用。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类分级顶层规划,制定分类分级相关标准和管理规范,推动工业数据采集简单化、汇聚集中化、分析专业化、应用多元化。加快数据资产登记确权体系建设,提升数据资源管理能力。作者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 王宝友
发布时间:2024-03-18阅读次数:2427
专家观点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体系架构(2023年)
导 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长期开展工业互联网领域相关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支撑性强、显示度高、应用潜力大的研究成果,发布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体系架构(2023年)。
发布时间:2024-02-29阅读次数:2330
专家观点 | 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
专家: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李炜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新型工业化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以建设制造强国为战略重点,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重要路径。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关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乎实现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向往,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加速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基本规律的重要实践,成为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一、充分认识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数字化浪潮已成为一种变革性力量,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重要组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支撑和驱动作用。(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新型工业化是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工业化。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工业领域提升效率、质量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用好数字技术、促进数实融合,深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通,推动市场主体组织模式重构、制造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根本性变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数量的主体,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驱动新型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工业化。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中小企业是传统产业的重要组成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加快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中小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推动基础设施、产品服务、业务流程、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生产方式、发展战略等高效重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其面向专精特新生长、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的重要抓手,能够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带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三)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时至势成且时不我待新型工业化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工业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迫切要求我们直面数字化浪潮、躬身数字化转型,以“鼎新”带动“革故”,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的战略选择,新阶段新征程上,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条件成熟、方向明确,既是必要条件,也是关键举措。二、新型工业化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新机遇新型工业化是以高端、智能、绿色为鲜明底色的工业化,注重不同行业、不同发展水平的企业协同发展,对产业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等提出新的要求,不断引领科技产业发展方向,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开辟出新的巨大增长空间。(一)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为魂,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是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强调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不断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数字化转型涉及技术研发、设备焕新、产线升级等,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新型技术供给、智能设备应用、开展柔性制造等提供有力支撑,有助于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不断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新型工业化以结构优化为要,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思路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优化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适应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依托数字技术实现对农、林、牧、渔等产业中小企业生产数据采集和监测,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一二产业融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数据的核心驱动,打通生产流、技术流、物资流、人才流的“阀门”,形成数字化管理、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产业由“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新型工业化以融合融通为方,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引擎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兼顾传统和新兴产业发展特点,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产业加速变革的过程。一方面,更强调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等交叉融合、集成应用,带动相关技术全面突破和迭代创新,引领技术转化和产业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更要求完善“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发展范式,以中小企业应用为牵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整体“链”式转型,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格局。(四)新型工业化以智能制造、绿色发展为由,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方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是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也是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新型工业化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业化。当前,我国“双碳”目标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方向。一方面,更强调数字技术对资源数据化、系统化的赋能,通过对能源消耗、碳排放等环保指标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帮助企业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另一方面,更注重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的融合,帮助企业进行绿色产品仿真、绿色工艺与辅助制造等,加快推动绿色制造发展。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数字化转型关乎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发展韧性的关键举措,是中小企业的“必修课”和“必答题”。近年来,在政产学研用金等多方努力下,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由探索起步阶段逐步迈入推广应用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道路,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顶层谋划逐步健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工信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持续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遴选98家数字化服务商,覆盖38个细分行业,推动2000多家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将合肥、苏州、宁波、厦门等30个市(区)纳入第一批试点范围。央地协同持续深化,全国超20个省份制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浙江、广东、安徽等地方政府先行先试、因地制宜,持续提升政策扶持力度,探索适宜地方的转型模式,不断激发广大中小企业转型活力。(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数量规模快速壮大,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1.5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营收水平稳步提升,2023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收利润率分别达10.3%、7.4%,比规上中小企业分别高5.6个、2.7个百分点。韧性活力进一步凸显,截至7月底,已累计有16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企业的比例超过30%,1—7月A股新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是60%。(三)发展路径不断丰富集群建设成效显著,第一批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已累计入驻中小企业3.1万多家,年产值超过2.5万亿元,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9.2%。集群涵盖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4家,优质中小企业占比达到24.8%。服务支撑全面覆盖,建成1077家县级以上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3800多家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链式”模式加速培育,连续两年征集遴选100个“链式”典型案例,大型“链主”企业通过场景开放、技术共享等方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的“链式”协同转型。(四)发展动力不断强劲企业需求精准挖掘,《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发布以来,已有约20万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自主评测,为精准摸排企业转型需求提供指引。供给能力匹配强劲,首批征集遴选的267个典型产品和解决方案,涉及企业生产制造、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重要环节,为中小企业提供“小快轻准”的产品供给。区域试点释放潜力,苏州、厦门、武汉等试点城市已启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遴选工作,聚焦试点企业个性化场景需求,引导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针对开展技术和产品的迭代更新。四、更大力度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中小企业所属细分行业多,发展水平不一,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政产学研用金等多方协同发力,以试点城市为抓手、政策体系为指引、数据基础设施为支撑、产业生态为保障,建设完善平台体系、强化供给能力、探索实施路径、营造健康生态,真正解决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看“树木”更看“森林”,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切实发挥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着力提升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更好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更高水平地构建协同推进体系中小企业千行百业的特性,决定了其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一是高站位统筹。围绕国家关于新型工业化、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工作部署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更大力度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高强度推进。坚持“全国一盘棋”理念,建立政府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国家省市密切协作、产业各方狠抓落实的协同推进工作体系,共同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堵点、难点、痛点,推动企业愿转、会转、敢转。三是高标准实施。深入实施“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等专项行动,用好用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等“工具书”,按照“评估、规划、实施、优化”的逻辑闭环循序渐进,扎实推动数字化发展落地落实。(二)更广范围地强化数字服务供给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优质解决方案,培育一批标杆样板,不断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完善平台体系。支持制造业企业立足行业知识沉淀和工业基因、软件企业立足信息技术优势和互联网基因,建设一批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向其所在行业、产业链的中小企业输出数字化服务,提高平台对中小企业的赋能水平。二是打造赋能产品。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碎片化、多元化特点,精准摸清中小企业需求,引导服务商聚合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网络标识、数据安全等资源,研制推广一批“小快轻准”的工业APP,为广大中小企业精准靶向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培树标杆示范。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制造环节的数字化改造,增强数字化转型深度,打造一批“看样学样”小灯塔企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和解决方案,示范引领行业发展。(三)更深层次地推动转型路径探索聚焦中小企业覆盖产业门类多、发展水平不一等特点,由“点”发力,用“线”串联,从“面”推广,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一是聚焦分类分级推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率先开展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改造,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加速大中小企业“链式”转型;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施更多投入少、见效快的“微改造”“轻改造”项目,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二是聚焦典型场景牵引。面向重点行业,围绕生产制造、能耗管控等关键环节,打造一批通用、共性、个性典型应用场景,推广一批标准化、模块化、精准化的实施路径,帮助中小企业找准数字化转型的切入口和发力点。三是聚焦集群整体转型。聚焦产业重点承载区,引导和支持产业园区数字化升级,广泛推广“平台+基地”“平台+集群”“平台+园区”等模式,提升基地/集群/园区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四)更大力度地夯实发展基础支撑围绕资源集聚赋能,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供给,加快技术攻关,加强数字人才培养,筑牢支撑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四梁八柱”,营造健康有序的企业成长生态。一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健全标准、算力、数据、安全和应用“五大体系”。建设一体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平台体系,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座”支撑。二是提升数字技术供给能力。培育壮大“数智云网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数字化发展自主可控能力;支持平台企业聚焦中小企业转型需求,加强平台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产品攻关。三是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支持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相关专业,培养一批数字化领域高端紧缺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设立协同创新平台,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提供定制型科班人才,重点帮助企业依托自身人才打造一批数字化领域“土”行家。四是发挥财政金融引导作用。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按照“企业出一点、平台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模式,支持数字化领域技术攻关、载体建设等,强化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向数字化领域倾斜,支持金融机构面向中小企业转型需求定制开发一批全生命周期金融产品,壮大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势能。
发布时间:2024-01-09阅读次数:1961
全站热点
1
全市2024年半年度工信工作会议召开
发布时间:2024-07-25 阅读次数:2309
2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丨制造大市加速迈向智造之城
发布时间:2024-07-15 阅读次数:1605
3
向总书记报告丨加快“智改数转网联”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24-07-09 阅读次数:2052
4
苏州,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综合得分地级市第一!
发布时间:2024-06-25 阅读次数:2046
5
新闻联播:我国工业互联网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发布时间:2024-06-18 阅读次数:2733
6
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增长极——苏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侧记
发布时间:2024-06-04 阅读次数:2236
7
涨乐财富通丨你的梦想,涨乐撑腰
发布时间:2024-05-30 阅读次数:2933
8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推进新型工业化 构筑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发布时间:2024-05-29 阅读次数:2225
9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等
发布时间:2024-05-13 阅读次数:1639
10
苏州企业数字“身份证”,打通产业全链条
发布时间:2024-04-17 阅读次数:1858
×
|
  • 登录
  • 注册
  • 使用密码登录
  • 使用验证码登录


确认登录
忘记密码
---------------------第三方---------------------
提示
确定
活动报名
取消 确定
投票/评价
顾问标签:
服务好
态度好
业务精
专业能力强
态度满意度:
专业满意度:
是否匿名
字数 0/180
取消 确定
手机号绑定
×
|


确定
完善信息
×
|
*联系人:
*邮箱:
*密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