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线路 新两化顾问 标杆 供需 同行 服务 5G 政策 应用 十大双跨 大院大所 联盟工作
  • 聚焦热点
  • 会展报名
公示丨2024年度江苏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拟安排项目公示
9月3日,江苏省工信厅公示2024年度江苏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拟安排智改数转网联项目。苏州市28个智改数转网联项目入围公示名单。
发布时间:2024-09-04阅读次数:2495
标准 | 4项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4年第17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工业互联网平台 监测分析指南》(GB/T 44280-2024)、《工业互联网平台 解决方案分类方法》(GB/T 44281-2024)、《工业互联网平台 服务商评价方法》(GB/T 44405-2024)、《工业互联网平台 质量管理要求》(GB/T 44282-2024)4项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上述国家标准均由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3)归口管理,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的重要标准化成果,对于持续增强平台产业供给能力、引导平台普及应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迎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平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应用价值不断凸显,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为进一步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运营能力、科学引领平台产业化落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全国两化融合标委会(TC573)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立项研制与应用推广工作。本次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监测分析指南》(GB/T 44280-2024)、《工业互联网平台 解决方案分类方法》(GB/T 44281-2024)、《工业互联网平台 服务商评价方法》(GB/T 44405-2024)、《工业互联网平台 质量管理要求》(GB/T 44282-2024)4项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标准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入手,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各相关方科学开展“建能力”、“选平台”工作提供方法指导,可有效助力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垂直行业的落地深耕,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 监测分析指南》(GB/T 44280-2024)国家标准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研制,标准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分析原则、监测工作流程、监测指标设定、技术实施规范、监测数据应用、监测数据管理等内容,可引导各类组织科学有效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分析工作。以本标准为依据,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系统已连接全国120余家重点平台,并连续三年测算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跟踪呈现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现状,洞察研判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最新态势。《工业互联网平台 解决方案分类方法》(GB/T 44281-2024)国家标准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研制,标准规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的分类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分类编码,可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应用企业及第三方机构高效开展平台解决方案的管理、描述与检索等应用,帮助产业各主体明晰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部署方式与价值路径。以本标准为依据,标准起草组对近60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典型应用案例、400余个平台解决方案进行分类梳理,分行业、分场景绘制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应用场景图谱,为制造企业科学开展新技术、应用场景与供应商选择工作提供有效指引,赋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落地和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工业互联网平台 服务商评价方法》(GB/T 44405-2024)国家标准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研制,标准规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评价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实施过程等,可引导平台服务需求方以及第三方机构等科学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能力评价、检索与遴选。依据本标准,标准起草组面向全国2000余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开展评价工作,绘制平台服务商画像,全面呈现平台服务发展现状,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不断强化自身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效,从供给侧角度营造良性产业发展环境,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工业互联网平台 质量管理要求》(GB/T 44282-2024)国家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牵头研制,标准针对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和服务的组织,提出了其在人员管理、资源配置、技术实施和运维支持方面满足质量管理要求应具备的条件和能力,可为平台应用企业、平台服务商与第三方等相关单位科学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质量管理工作、提升平台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通用性实施方法论,助力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发展水平和效能效益持续提升。
发布时间:2024-09-02阅读次数:2381
政策速递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访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工业是立国之本,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等作出明确要求。如何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怎样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围绕热点关切,记者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筑牢大国根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全会提出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如何理解这一部署的重要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哪些方面发力?答: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是基于我国制造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外部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等多重因素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的内在要求。今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总体保持稳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积极推动优化支持政策,完善产业治理体系,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箱,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先进标准供给,促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二是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围绕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领域,着重加强创新政策供给,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推动完善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制定壮大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计划,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适应性监管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四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重点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等方向,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6G、原子级制造等新领域新赛道,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支持孵化与加速政策体系,发展壮大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发挥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紧抓数字机遇,努力拓展产业新空间问: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落实?答: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路径。2023年,我国数字产业实现收入32.5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应用覆盖全部工业大类,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将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一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在“点”上打造企业标杆,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率先完成数字化改造;在“线”上推进链式改造,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链,制定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在“面”上建设数字园区、智慧集群,力争到2027年建成200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二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夯实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底座,培育若干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大力发展智能产品,推广智能化软件应用,促进家电、手机等消费终端向强智能升级。三是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卫星互联网等领域,更大力度补短板、锻长板、树新板,培育造就一批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四是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IPv6等规模部署和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做大做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优化开源发展环境。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问:如何理解和把握“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着力点有哪些?答: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我国建成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我们必须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健全强化重点产业链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重点产业链,一链一策,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促进创新产品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实施,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构建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优化布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指导国家高新区实施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完善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三是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上下游企业协同监测和应对能力。围绕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和产品保供,着力建设安全可控的原材料产业链。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四是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完善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体系,鼓励转出地与承接地建立产值、收益等指标分享机制。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办好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强化助企扶企,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问:全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答: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既是国家的长期战略,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2万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发挥“小巨人”企业引领作用,协同推进创新型中小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完善“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强链补链,分级分类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力争到2027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大力发展“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让更多中小企业敢转、会转、转得好。三是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好用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扎实建设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同时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完善与企业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四是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专精特新。优化金融精准支持机制,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好专精特新专板。完善引才育才留才机制,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引进各类人才。
发布时间:2024-09-02阅读次数:2748
行业动态 | 中国信通院发布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成熟度评估
日前,2024星火全连接活动“标识与园区”专场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围绕标识规模化应用和赋能百城千园主题,汇聚了需求方、技术服务商和渠道合作方等星火生态伙伴,共同探讨创新合作模式。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谢滨对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成熟度评估进行了业务介绍,详细介绍了业务开展的背景、典型案例以及合作模式。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成熟度评估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部署。由中国信通院发起的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成熟度评估旨在“以评促用、以评促改、以评促产”,面向区域、行业、企业标识用户,一方面帮助企业详细了解自身标识应用的现状、效果及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改进建议,以提高标识对企业数字化发展的赋能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强化标识领域重大应用场景的经验总结,为标识生态的区域性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撑。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成熟度评估,前期,中国信通院联合产业界、学术界各方共同成立标识应用成熟度专家委员会,发布了《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成效评估(2023)》蓝皮报告,编写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标识应用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技术标准,开发了成熟度评估诊断工具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评估一体化,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准确。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成熟度评估1 针对企业用户第一步,全面评估标识应用成熟度专家委员会基于对14个地区、100个不同行业标识应用案例的分析,提炼出标识应用成熟度评估的4个维度、18项指标,分别从指标得分、指标级别、同类平均、区域平均等几个方面对企业的标识应用成熟度等级进行综合评定;第二步,诊断分析基于评估数据,通过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分析、标识对象分析、标识环节分析,以实现对企业标识应用在行业中的分析及标识应用实施路径的分析;第三步,改进方案依据企业的标识应用成熟度现状及发展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改进方案,包括标识服务商适配推荐、标识应用产品适配推荐,以及企业数字化现场改造。2 针对政府部门通过标识应用成熟度评估,可为各地方政府部门提供标识应用区域性运行监测平台及标识应用成熟度成效大屏,以实现对标识应用整体发展态势的全面分析,形成省市级标识应用成熟度的评估指数。同时为各地方政府进一步引导区域产业生态的壮大,积极打造标识应用标杆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除此之外,标识应用成熟度评估还为用户提供智能评估平台。借此,不仅企业用户可以独立完成标识应用自评估工作,政府机构也可以通过平台上的可视化数据看板及时了解全国各地区的标识应用成熟度情况。总体而言,通过开展标识应用成熟度评估诊断工作,一方面满足了企业评估自身标识应用的状况和效果的诉求,为企业业务决策提供了依据,进一步帮助企业精准识别自身潜在的优化点和改进点,实现企业资源配置和管理策略优化的目的;另一方面系统性地整合了重大场景的标识应用经验总结,加大了产业推广力度,为标识应用的规模推广、产业服务提档升级起到支撑作用
发布时间:2024-08-22阅读次数:2139
行业观点 | 《互联网周刊》发布2024工业互联网500强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已全面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涵盖所有41个工业大类。随着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其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产业生态逐步优化,呈现出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8月19日消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的商业期刊《互联网周刊》(CIW)联合德本咨询(DBC)、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CIS)发布了”2024工业互联网500强”。
发布时间:2024-08-21阅读次数:1738
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更稳固“压舱石”
今年上半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面比去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走进位于苏州高新区的福莱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场景火热,公司主要产品为高阶任意层互连HDI刚挠结合板,应用于高端手机显示模组及摄像头模组。近年来,公司通过实施智改数转网联,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预计今年产值较去年增长20%以上。▲ 福莱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而在常熟经开区,新近投运的常熟新劢德先进药物递送装置研发与制造基地,是亚洲最大的雾化(干粉和柔雾)给药装置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年产5000万套药物递送装置及相关精密包装产品,达产后年销售额达15亿元。▲ 常熟新劢德先进药物递送装置研发与制造基地企业生产开足马力,工业项目抓紧投运……折射的是苏州工业经济发展稳定运行态势。作为工业大市,在苏州经济大盘中,工业“压舱石”进一步稳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面比去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工业增加值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4.9%,拉动GDP增速3.4个百分点,撑起全市经济增长半壁江山。今年以来,苏州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1030”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翻开苏州工业经济半年报,“高”与“新”是两个关键字。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6%的前六大重点行业产值同比增长6.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9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度达73.0%。产业产值实现高位平稳增长,高端产品增势也较好。苏州的传感器、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光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5.5%、27.2%、23.9%和22.6%。比如,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系列汽车电子芯片明星产品中,CCL1600B芯片是国内首款安全气囊点火专用芯片,将电源模块、触发回路模块、传感器接口模块、通信模块和复杂的安全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以形成对国外产品系列的完全替代。同时,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0.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7.1%,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7.3%、18.4%。高技术制造业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6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3.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4.7%,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苏州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此外,苏州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今年以来,苏州分别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4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866家,获评数量居全省第一。数据显示,目前,苏州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1家,位居全国第四;苏州市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2947家,占全省的24.04%;创新型中小企业累计13460家,占全省的26%。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工业大市,号角铮铮。今年以来,苏州智改数转网联提速进阶。获批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新增获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7个。打造工业大脑“1+N”平台体系,上线总服务平台和5个细分行业平台。遴选发布元宇宙重大应用场景需求列表30项,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试点示范(培育)项目、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项目评选。通过中国软件名城评估,成功创建省软件名园2家,新增国家重点软件企业10家。与此同时,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铿锵。在苏州高新区青花路16号,上市科创园三期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中。项目总投资6.38亿元,占地面积92.6亩,总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规划建设4幢6至10层厂房,项目建成后将引入高端装备、新材料、光子等产业,预计年产高端光子元器件及设备30000套。▲ 高新区上市科创园三期项目建设现场据介绍,上市科创园三期项目拆除原单层旧厂房,新项目总建筑面积由原来的4.23万平方米增至13.37万平方米,容积率由过去的0.7增至2.47,是原来的3.5倍以上。项目设计厂房首层层高11米,实现大跨度、高层高、重荷载的厂房建设需求,为后续大型智能设备入驻提供可调节的产业空间。这一“工业上楼”项目,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为入驻企业提供了更加现代化、集约化的工作环境,同时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载体支撑。今年以来,苏州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一方面,苏州加快推进“工业上楼”和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上半年,全市新开工“工业上楼”项目111个,建设面积1019万平方米;老旧工业区更新规模7178亩,建设面积650万平方米。另一方面,苏州统筹推动冶金、化工、纺织、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累计创建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2家、绿色工厂77家、绿色工业园区6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首批认定224家苏州市3A级绿色工厂。透过数据,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今年以来,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也推动着企业发展、产业提升。苏州重点打造“1030”产业体系,按照“一链一长”建立产业链发展促进工作组,开展“1030”链主企业入库申报培育工作。同时,制定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指引,动态完善产业指导目录、产业图谱、招商图谱。成立产业链工作专班,定期赴县区现场集中办公。持续打造“1030产业沙龙”品牌,广泛开展供需对接、服务商对接、银企对接、院企对接、人才对接等活动。市工信局会同市大数据局、市工商联、市大数据集团联合开发建设“助企通”线上平台,致力于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平台依托“苏商通”和“12345”问题处办机制,汇聚企业诉求反馈、助企员走访对接、企业服务中心和机构信息汇集等功能,并集成了政企恳谈会、工业大脑、产出评价、数据得地、增资扩产、政策计算器、民企心声收集等模块。此外,印发了《苏州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工信部门发布了“三张清单”:工业企业融资需求清单(已摸排有融资需求的项目335个,融资需求784亿元)、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需求清单(已摸排有设备更新需求的工业企业879家,设备更新需求845亿元)和优质创新装备企业清单(已摸排1265家企业2257个优质产品,其中高端装备企业458家,涉及优势装备产品548个),十余家银行则联合发布了首批“苏工贷”专项系列信贷产品,已累计举办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系列对接活动12场,推动设备供需对接,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从而加快推进苏州全市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今年以来,累计召开9期“助企直通”政企恳谈会,研究交办74家(次)企业的问题诉求。建成市县乡三级企业服务中心超百个,2400余名助企员结对服务2万余家企业。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筑牢制造业根基,加快建设质量效益领先的制造强市。
发布时间:2024-08-14阅读次数:1790
改革深一步 | 苏州市工信局:聚焦“数实融合”关键点 推动重大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作为工业大市,苏州将贯彻落实全会部署,推进重大改革任务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落地见效。《改革深一步》系列报道,记者对苏州市工信局局长范建青进行了专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等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做出了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工信部门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提出要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制度。我们觉得,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路径和关键环节,聚焦‘数实融合’这个关键点,坚持‘智改数转网联’,全面巩固‘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我们接下来要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新三年行动计划,今年要完成1万家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诊断,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加快打造一批省级和国家级的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要在下半年举办好2024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通过一系列动作,加快建设(完成)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给予苏州的各项任务和目标”,苏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范建青表示。今年以来,苏州工信梳理形成“1030”产业体系,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化“苏州智造”强基提质百项工作清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252.5亿元,同比增长5.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高技术行业产值占比持续提升,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实现产值8249亿元,同比增长10%。当前,苏州正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走在前、做示范,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万亿元。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奋力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推动《决定》重大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范建青还表示,接下来,苏州将重点出台“AI+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若干措施,举办全市“AI+人工智能”路演和推进大会,布局一批工业制造领域的垂直大模型和一批应用场景;将加快推进城市算力网建设力度,到今年年底,发展3000P以上的智算算力,保证“AI+人工智能+工业制造”数字化的算力支撑;下半年,还将加快建设全国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打造一批数据融合的高端人才;充分发挥政府基金重要作用,为下一步在苏州营造数实融合良好生态提供各种要素的保障。
发布时间:2024-08-10阅读次数:2689
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爱勋:工业设备更新“忙”,新质生产力“加速跑”--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赋能行动
今年以来,江苏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江苏省人民政府网、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江苏·中国江苏网和“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公众号联合推出“在线访谈”节目,邀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朱爱勋,就“加快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为工业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主题,与读者、企业、网友分享江苏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态、新进展。设备更新,“四管齐下”靶向发力前不久,《江苏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出台,按下了江苏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的“快进键”。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工业既承担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产品的生产供应,又是设备更新的主要需求领域之一,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提升先进产能比重。作为工业大省,江苏如何在工业领域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朱爱勋介绍,从江苏产业发展实际出发,瞄准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方向,明确实施4个专项行动,加快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走高端化之路,实施装备高端跃升行动。针对工业母机、工程机械、电力装备等行业,加快更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针对航空、光伏、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升级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针对石化化工、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更新一批先进试验检测设备。增加优质设备供给。进行智能化改造,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赋能行动。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加快推进企业内网改造,建设一批企业级、行业级和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绿色化为方向,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鼓励企业应用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和高效环保设施,围绕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创建一批能效“领跑者”企业;有序推进工业领域节能技改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领域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升级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推动工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围绕本质安全,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引导化工、钢铁、有色、粉尘涉爆企业加快实施老旧装置更新升级和工艺流程优化改造,妥善化解老旧装置工艺风险大、动设备故障率高、静设备易泄漏等安全风险;围绕工业生产安全事故、地震地质灾害、紧急生命救护等重点场景和领域,推广应用先进可靠安全装备。“希望通过推进《实施方案》的落实,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朱爱勋表示,争取到2025年,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15%以上,重点行业落后低效设备更新基本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左右,重点用能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到2027年,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5%,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重点行业先进产能比重大幅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两组数据,彰显推进力度在现场,有两组数据引发了网友的关注:4.7万、600亿元。“这个‘4.7万’是指‘4.7万家’。”朱爱勋表示,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完成企业免费诊断约4.7万家,预计年底可实现全覆盖的三年计划目标,实施改造项目约5.5万个,规上工业企业启动实施覆盖率超80%。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围绕“1650”产业体系,每年安排12亿元支持资金加快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建设,目前已取得了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9年全国第一,13个设区市全部入选2023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等优异成绩。上半年,全省新增智能制造工厂(含5G工厂)204家、工业互联网平台118个,预计全年还可新增省级智能车间1000家以上。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朱爱勋表示,《实施方案》中“四大行动”之一就是“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这个600亿是指全省在建、拟建节能降碳技改项目计划总投资近600亿元。“《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从提升重点工艺装备绿色化水平、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和提升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3个方面,推动企业加快实施绿色化改造升级。”朱爱勋介绍,我省有序推进《江苏省工业领域节能技改行动计划(2022-2025年)》,扎实开展节能诊断和能效诊断,摸排建立年度高耗能重点领域生产装置能效水平现状清单,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全省在建、拟建节能降碳技改项目215项、计划总投资近600亿元。这就是“600亿元”所指。“真金白银”,护航政策“落地”为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3月,江苏出台了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此外,财政部等部委也在近日出台了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那么,企业如何享受江苏省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能否同时申报享受国家和我省的相关政策?这些都是各家企业和网友关注的地方。“我省新出台的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支持对象为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设备购置与更新的省内制造业企业,企业注册满1年,且企业贷款中用于设备购置的金额应不少于500万元(仅限新设备,不包括二手设备),那么企业用于购置设备的贷款即可享受财政贴息。”朱爱勋说。具体来看,贴息采取“免企申报”方式,全省工信部门与财政、银行等部门切实加强惠企服务,实现政策免申直达;企业据实填报项目贷款需求信息,“数字工信”系统对企业成立时间、项目实施地、设备投资支出等条件进行自动筛选后,将符合要求的项目贷款需求信息通过“贴息平台”实时推送至合作银行;合作银行在发放项目贴息贷款时,应要求贷款企业签订信用承诺书,并与企业在贷款合同中约定,企业在享受财政贴息政策期间,按照扣减财政2个百分点贴息后的利率进行实际付息。记者了解到,6月21日国家印发的《关于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明确中央财政会同有关方面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对获得设备更新再贷款支持的项目,中央财政对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本金进行贴息;7月24日印发的《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明确将中央财政贴息从1个百分点提高到1.5个百分点,贴息期限2年,贴息总规模200亿元。“符合条件的项目可同时享受中央和我省的贴息政策,已获得国家贴息政策支持的项目,仍可享受省级1个百分点的贴息,但不再享受设区市的贴息,且同一笔贷款获得的各级财政贴息资金总额不得超过贷款实际支出利息。”朱爱勋表示,对于获得国家和省贴息的制造业贷款项目,也可同时申报省级出台的普惠金融风险补偿和担保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还可申报江苏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等项目补助。
发布时间:2024-08-09阅读次数:2172
公示 | 苏州市2024年度首批省三、四星级上云企业拟认定名单
8月7日,苏州市工信局公示苏州市2024年度首批省三、四星级上云企业拟认定名单。拟认定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等714家企业为苏州市2024年度首批江苏省三星级上云企业,苏州长城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60家企业为苏州市2024年度首批江苏省四星级上云企业,公示名单如下:三星级四星级
发布时间:2024-08-07阅读次数:1819
标准 | 《数字化供应链体系架构》国际标准在国际电联正式立项
近日,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第20研究组(ITU-T SG20)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全体会议,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多个国家的代表和技术专家出席会议。此次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和科技司共同指导的数字化供应链国际标准“System architecture of digital supply chain for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ITU-T Y.SA-DSC-SSC,中文译名《数字化供应链体系架构》)正式立项。当前,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规模化改造,已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供应链体系架构》国际标准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引导大中小企业协同“链式”转型,促进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明确了数字化供应链的体系架构、系统组成与建设方法,旨在以标准化手段打造一套科学、系统推进数字化供应链建设的顶层参考框架,为深化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供应链体系提供科学指导。该国际标准与2023年发布的ITU国际标准“Maturity model of digital supply chain”(ITU-T 4910,中文译名《数字化供应链成熟度模型》)相互配套,是向全球各国共享数字化供应链“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又一重要进展。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供应链领域的产业实践和国际交流,做好该项数字化供应链体系架构国际标准的研制推进和宣贯推广工作,以标准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新型工业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02阅读次数:2527
全站热点
1
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更稳固“压舱石”
发布时间:2024-08-14 阅读次数:1790
2
改革深一步 | 苏州市工信局:聚焦“数实融合”关键点 推动重大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24-08-10 阅读次数:2689
3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发布时间:2024-07-26 阅读次数:1964
4
全市2024年半年度工信工作会议召开
发布时间:2024-07-25 阅读次数:2318
5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丨制造大市加速迈向智造之城
发布时间:2024-07-15 阅读次数:1605
6
向总书记报告丨加快“智改数转网联”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24-07-09 阅读次数:2052
7
苏州,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综合得分地级市第一!
发布时间:2024-06-25 阅读次数:2046
8
新闻联播:我国工业互联网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发布时间:2024-06-18 阅读次数:2733
9
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增长极——苏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侧记
发布时间:2024-06-04 阅读次数:2236
10
涨乐财富通丨你的梦想,涨乐撑腰
发布时间:2024-05-30 阅读次数:2969
×
|
  • 登录
  • 注册
  • 使用密码登录
  • 使用验证码登录


确认登录
忘记密码
---------------------第三方---------------------
提示
确定
活动报名
取消 确定
投票/评价
顾问标签:
服务好
态度好
业务精
专业能力强
态度满意度:
专业满意度:
是否匿名
字数 0/180
取消 确定
手机号绑定
×
|


确定
完善信息
×
|
*联系人:
*邮箱:
*密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