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线路 新两化顾问 标杆 供需 同行 服务 5G 政策 应用 十大双跨 大院大所 联盟工作
  • 专家观点
  • 专家一览
  • 人才招聘
专家观点 | 信通院刘阳:从“工业身份证”到“产品数字护照”:面向全球化的标识应用实践
4月19日,2024星火生态大会“信任与智能”主论坛在厦门成功举办,论坛立足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以全面系统性推进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为出发点,为构建多维度全联接数字产业生态发起的交流平台。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重磅发布了星火战略,即工业互联网标识的发展战略,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的关键支撑。星火战略是要在以标识为代表的基础互联设施层面,构建中国主导的数字空间互联互通标准、核心设施和服务体系,促进中国产业通过数字化形成发展优势的同时,推动构建对等互联、平等共治的网络经济空间,以响应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愿景。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刘阳重点介绍了星火战略创新业务的关键布局“产品数字护照(DPP):面向全球化的标识应用实践”。图:中国信通院刘阳介绍“产品数字护照(DPP):全球最大规模的标识应用实践”就像是我们人在不同国家与地区间旅行需要护照一样,产品数字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DPP)可以描述产品的供应链、制造过程、物流运输、环境影响等信息。刘阳认为,学术界与产业界已经基本具备了开展产品数字护照的大多数储备性工作。产品数字护照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全球各主要国家高度重视,主要来自三方面考虑,即一是从产品智能升级视角来看,“智能网联产品”的发展需要更丰富的描述与更加便利的接入;从全球贸易视角看,“数实融合”背景下的跨境贸易亟需全球互联互通的产品数据网络;从强化治理视角看,数据跨境与绿色低碳等新技术热点需要有力的监管治理技术支撑。鉴于上述考虑,产品数字护照正在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性产品数据流通网络关键性的系统装置和能力集成就如何打造产品数字护照的实现路径问题,刘阳介绍了四个关键步骤,即一是明确过程设计,聚焦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需求,应构建生成、管理、应用等三个主要环节;二是规范数据模型,通过对物理化产品流和数字化产品流的统筹分析,构建面向垂直行业的绿色低碳数据空间;三是强化技术集成,以传输、安全为基础底座,以数据模型、数据采集、数据标识及发行、存储、核验等关键过程为骨干框架,全面聚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绿色低碳数据全面感知与传输;四是推进系统建设,以产品数字护照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评价应用和数据交换为关键要素,构建一个多方参与、智能协作、安全可信的数据服务网络。目前,中国信通院已围绕产品数字护照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工作:一是夯实技术研究,研究发布《产品数字护照(DPP)技术发展报告》,从产品数字护照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视角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和技术布局;二是构建产业生态,联合电池、纺织、钢铁等重点行业组织机构,共同加快推进中国产品数字护照体系建设和实施;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围绕产品数字护照及透明可持续供应链业务建立了长效工作交流机制,并在ISO、IEC、ITU等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布局开展标准研制工作。下一步,中国信通院将与各有关单位共同努力,面向电池、纺织、钢铁、电子等重点行业,立足国际贸易需求强劲的重点地区,基于互联互通、安全可信、国际互认的基本原则,着力推进产品数字护照注册管理系统建设、产品数字护照行业应用场景探索、产品数字护照国际互认互通协调等三项重点工作,致力于推动构建综合性的产品数字护照服务体系与产业生态。以下为演讲PPT
发布时间:2024-04-22阅读次数:1689
专家观点 | 工业互联网赋能安全生产的机理与实践
导 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长期开展工业互联网领域相关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支撑性强、显示度高、应用潜力大的研究成果。为加强交流,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推出2024年度系列前沿研究成果展示,工业互联网赋能安全生产的机理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03-20阅读次数:1611
专家观点 | 王宝友:创新工业互联网发展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编者按: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已出版发行。《读本》的出版,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电子报特推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专栏,充分报道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学习《读本》的心得体会,以期形成凝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磅礴力量。敬请关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 王宝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全面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工业互联网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支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和战略性保障。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客观要求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顺应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客观要求。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还能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我国既是制造大国,也是网络大国,发展工业互联网前景广阔。自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制造业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利于降低企业要素成本,化解综合成本上升、产业向外转移的挑战。另一方面,制造业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场景和沃土,有利于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速产业高端化发展,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二、工业互联网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制造强国建设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全面互联,实现制造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制造强国建设的网络基础、数据基础和要素基础,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系统优化生产制造过程的资源配置,全面提升生产制造过程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汇聚海量工业数据,为推动各类新技术应用、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提供了基础和支撑。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工业互联网实现企业乃至更大范围的全要素连接和数据采集,打通制造业经营管理系统与生产执行系统,打造数据驱动、敏捷高效的精益管理体系,提升生产制造环节的跨工序协同能力,有效降低时间、能源、物质的损耗,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工业互联网通过生产经营要素的互联,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优化传统的对固定供应商严重依赖的“链条式”供应链模式,实现实时、更加丰富的上游供应链储备和灵活优化调整,提高供应链及时响应、成本精细管控、科学管理决策的水平。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有效推动企业创新,促进企业提供更加优良的产品和服务,特别是“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等模式,在不增加产品成本、不降低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一对一”满足客户需求,优化供给方式、结构和质量。三、开创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强国建设新局面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强国建设是一个长期迭代、试错、演进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合作、共同探索、开拓创新,以数字化转型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一是提升平台对企业的赋能价值。持续增强技术支撑特别是数据采集、设备联通、场景应用的相关能力,寻求平台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与客户定制服务之间的平衡,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和难度,确保设备、数据和网络安全,从卖平台、卖软件向卖服务、卖支撑转变。二是加大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从设备、单元、产线、车间、工厂多维度推动数字技术与工业场景和工业应用需求深度融合,在细分行业引导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梯次推进改造,打造一批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制定细分领域转型标准和指南。三是加强工业数据采集、汇聚、分析与应用。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类分级顶层规划,制定分类分级相关标准和管理规范,推动工业数据采集简单化、汇聚集中化、分析专业化、应用多元化。加快数据资产登记确权体系建设,提升数据资源管理能力。作者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 王宝友
发布时间:2024-03-18阅读次数:2427
专家观点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体系架构(2023年)
导 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长期开展工业互联网领域相关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支撑性强、显示度高、应用潜力大的研究成果,发布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体系架构(2023年)。
发布时间:2024-02-29阅读次数:2330
专家观点 | 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
专家: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李炜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新型工业化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以建设制造强国为战略重点,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重要路径。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关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乎实现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向往,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加速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基本规律的重要实践,成为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一、充分认识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数字化浪潮已成为一种变革性力量,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重要组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支撑和驱动作用。(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新型工业化是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工业化。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工业领域提升效率、质量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用好数字技术、促进数实融合,深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通,推动市场主体组织模式重构、制造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根本性变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数量的主体,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驱动新型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工业化。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中小企业是传统产业的重要组成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加快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中小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推动基础设施、产品服务、业务流程、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生产方式、发展战略等高效重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其面向专精特新生长、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的重要抓手,能够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带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三)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时至势成且时不我待新型工业化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工业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迫切要求我们直面数字化浪潮、躬身数字化转型,以“鼎新”带动“革故”,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的战略选择,新阶段新征程上,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条件成熟、方向明确,既是必要条件,也是关键举措。二、新型工业化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新机遇新型工业化是以高端、智能、绿色为鲜明底色的工业化,注重不同行业、不同发展水平的企业协同发展,对产业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等提出新的要求,不断引领科技产业发展方向,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开辟出新的巨大增长空间。(一)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为魂,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是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强调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不断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数字化转型涉及技术研发、设备焕新、产线升级等,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新型技术供给、智能设备应用、开展柔性制造等提供有力支撑,有助于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不断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新型工业化以结构优化为要,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思路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优化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适应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依托数字技术实现对农、林、牧、渔等产业中小企业生产数据采集和监测,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一二产业融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数据的核心驱动,打通生产流、技术流、物资流、人才流的“阀门”,形成数字化管理、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产业由“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新型工业化以融合融通为方,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引擎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兼顾传统和新兴产业发展特点,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产业加速变革的过程。一方面,更强调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等交叉融合、集成应用,带动相关技术全面突破和迭代创新,引领技术转化和产业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更要求完善“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发展范式,以中小企业应用为牵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整体“链”式转型,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格局。(四)新型工业化以智能制造、绿色发展为由,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方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是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也是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新型工业化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业化。当前,我国“双碳”目标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方向。一方面,更强调数字技术对资源数据化、系统化的赋能,通过对能源消耗、碳排放等环保指标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帮助企业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另一方面,更注重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的融合,帮助企业进行绿色产品仿真、绿色工艺与辅助制造等,加快推动绿色制造发展。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数字化转型关乎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发展韧性的关键举措,是中小企业的“必修课”和“必答题”。近年来,在政产学研用金等多方努力下,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由探索起步阶段逐步迈入推广应用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道路,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顶层谋划逐步健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工信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持续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遴选98家数字化服务商,覆盖38个细分行业,推动2000多家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将合肥、苏州、宁波、厦门等30个市(区)纳入第一批试点范围。央地协同持续深化,全国超20个省份制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浙江、广东、安徽等地方政府先行先试、因地制宜,持续提升政策扶持力度,探索适宜地方的转型模式,不断激发广大中小企业转型活力。(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数量规模快速壮大,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1.5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营收水平稳步提升,2023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收利润率分别达10.3%、7.4%,比规上中小企业分别高5.6个、2.7个百分点。韧性活力进一步凸显,截至7月底,已累计有16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企业的比例超过30%,1—7月A股新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是60%。(三)发展路径不断丰富集群建设成效显著,第一批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已累计入驻中小企业3.1万多家,年产值超过2.5万亿元,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9.2%。集群涵盖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4家,优质中小企业占比达到24.8%。服务支撑全面覆盖,建成1077家县级以上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3800多家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链式”模式加速培育,连续两年征集遴选100个“链式”典型案例,大型“链主”企业通过场景开放、技术共享等方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的“链式”协同转型。(四)发展动力不断强劲企业需求精准挖掘,《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发布以来,已有约20万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自主评测,为精准摸排企业转型需求提供指引。供给能力匹配强劲,首批征集遴选的267个典型产品和解决方案,涉及企业生产制造、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重要环节,为中小企业提供“小快轻准”的产品供给。区域试点释放潜力,苏州、厦门、武汉等试点城市已启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遴选工作,聚焦试点企业个性化场景需求,引导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针对开展技术和产品的迭代更新。四、更大力度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中小企业所属细分行业多,发展水平不一,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政产学研用金等多方协同发力,以试点城市为抓手、政策体系为指引、数据基础设施为支撑、产业生态为保障,建设完善平台体系、强化供给能力、探索实施路径、营造健康生态,真正解决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看“树木”更看“森林”,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切实发挥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着力提升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更好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更高水平地构建协同推进体系中小企业千行百业的特性,决定了其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一是高站位统筹。围绕国家关于新型工业化、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工作部署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更大力度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高强度推进。坚持“全国一盘棋”理念,建立政府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国家省市密切协作、产业各方狠抓落实的协同推进工作体系,共同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堵点、难点、痛点,推动企业愿转、会转、敢转。三是高标准实施。深入实施“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等专项行动,用好用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等“工具书”,按照“评估、规划、实施、优化”的逻辑闭环循序渐进,扎实推动数字化发展落地落实。(二)更广范围地强化数字服务供给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优质解决方案,培育一批标杆样板,不断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完善平台体系。支持制造业企业立足行业知识沉淀和工业基因、软件企业立足信息技术优势和互联网基因,建设一批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向其所在行业、产业链的中小企业输出数字化服务,提高平台对中小企业的赋能水平。二是打造赋能产品。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碎片化、多元化特点,精准摸清中小企业需求,引导服务商聚合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网络标识、数据安全等资源,研制推广一批“小快轻准”的工业APP,为广大中小企业精准靶向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培树标杆示范。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制造环节的数字化改造,增强数字化转型深度,打造一批“看样学样”小灯塔企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和解决方案,示范引领行业发展。(三)更深层次地推动转型路径探索聚焦中小企业覆盖产业门类多、发展水平不一等特点,由“点”发力,用“线”串联,从“面”推广,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一是聚焦分类分级推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率先开展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改造,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加速大中小企业“链式”转型;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施更多投入少、见效快的“微改造”“轻改造”项目,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二是聚焦典型场景牵引。面向重点行业,围绕生产制造、能耗管控等关键环节,打造一批通用、共性、个性典型应用场景,推广一批标准化、模块化、精准化的实施路径,帮助中小企业找准数字化转型的切入口和发力点。三是聚焦集群整体转型。聚焦产业重点承载区,引导和支持产业园区数字化升级,广泛推广“平台+基地”“平台+集群”“平台+园区”等模式,提升基地/集群/园区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四)更大力度地夯实发展基础支撑围绕资源集聚赋能,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供给,加快技术攻关,加强数字人才培养,筑牢支撑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四梁八柱”,营造健康有序的企业成长生态。一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健全标准、算力、数据、安全和应用“五大体系”。建设一体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平台体系,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座”支撑。二是提升数字技术供给能力。培育壮大“数智云网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数字化发展自主可控能力;支持平台企业聚焦中小企业转型需求,加强平台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产品攻关。三是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支持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相关专业,培养一批数字化领域高端紧缺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设立协同创新平台,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提供定制型科班人才,重点帮助企业依托自身人才打造一批数字化领域“土”行家。四是发挥财政金融引导作用。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按照“企业出一点、平台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模式,支持数字化领域技术攻关、载体建设等,强化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向数字化领域倾斜,支持金融机构面向中小企业转型需求定制开发一批全生命周期金融产品,壮大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势能。
发布时间:2024-01-09阅读次数:1961
专家观点 | 中国信通院余晓晖:加快推进信息通信业现代化,全面赋能新型工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信息通信技术和信息化发展,强调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这为我们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信息通信业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在接受《人民邮电》报采访时表示。“我们要深刻领会信息通信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的光荣使命和重要职责。”余晓晖说,信息通信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承担着光荣使命和重大职责。信息通信业极具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是信息化的核心构成,贯穿在新型工业化各项任务中,发挥创新引领、基础支撑、转型促进、生态赋能、安全保障等关键作用,责任重大、前景广阔,巩固提升行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动力。一方面,信息通信业是产业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信息通信业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力最强的产业之一。我国信息通信领域实现持续性突破,部分领域全球领先。加快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突破,扩大国际领先优势,是推动产业科技创新的关键任务。另一方面,信息通信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创新突破。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突破并深度融入千行百业中,不仅可以带动芯片、工业软件、自动化等领域基础性、通用性技术创新,还能变革创新范式、提升创新效率、重塑产业创新体系,从而加快破解我国产业科技创新核心难题。二是发挥基础支撑作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关键底座。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5G基站规模超320万个,全球占比超六成,算力规模全球第二,标识解析体系上线二级节点332个,服务企业超过34万家。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个,连接的设备超过8900万台/套,“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8000个,覆盖工业全部41个大类。信息通信业持续为个人数字化生活提质升级提供坚实数字底座,且正为工业生产要素高效流通、产业链供应链有效协同、制造业全面数字化转型打通“信息大动脉”。三是发挥转型促进作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升级路径。信息通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先导力量,信息通信业是我国具有全球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产业,代表产业高端化发展方向,正加速渗透到生产核心控制环节,变革制造范式,提升传统产业效率,孕育催生新业态新领域,是6G、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通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的策源地。信息通信业是绿色低碳发展的践行者和使能者。信息通信业不仅自身是节能减碳的重要领域,更是赋能千行百业进入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助推器。相较2017年,2021年数字技术赋能电力、工业、交通等行业减排总量分别增加12.3%、5.4%、18.3%,赋能绿色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大。四是发挥生态赋能作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生产服务。基础电信企业、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电信设备企业等信息通信企业正面向工业需求构建新的数字化服务平台,部分企业甚至成立了服务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专业“军团”,越来越多制造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正在加快兴起,形成了协作高效、配套完整、功能完善、极具活力的产业生态,可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日益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信息通信业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先导示范。五是发挥安全防护作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保障。一方面,依托我国系统、终端等整机设备优势,带动先进制程不断升级,推动国产芯片、器件的落地应用和迭代改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息通信产业链,是提升整体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维护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是信息通信业的基本职能,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底线要求。同时,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推进数实深度融合,由此将推动风险向物理世界蔓延。立足强大的网络和数据安全能力,全力维护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融合领域安全,可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对于信息通信业如何更好支撑赋能新型工业化这一课题,余晓晖表示,信息通信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锚定现代化发展方向,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最大化释放融合赋能效应,以自身现代化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式现代化。一是进一步提升创新引领能力。推进5G-A、6G等关键技术研发攻关,保持全球引领优势。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孕育兴起的历史机遇,发挥制度和市场优势,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发挥市场、数据、场景等优势,牵引和激发数字技术与业务创新。二是进一步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IPv6等规模部署,保持网络设施全球领先;加快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巩固提升工业互联网领先水平;加快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深化云网融合、算网融合,探索推进算力互联互通和算力互联网发展,汇聚形成全国算力“一张网”,全力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三是进一步提升转型促进能力。抓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变革突破机遇,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业领域部署。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的深度应用和全面普及,推广5G工厂。全面推动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分类、分业、分阶段体系化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实现全域、全链、全环节数字化发展。四是进一步提升生态赋能能力。加快推动行业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融合生态。发挥基础电信企业链长作用,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工业数字化转型中作出更大贡献。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拓展消费场景,赋能生产制造,提升生态主导力和全球竞争力。巩固通信设备企业领先优势,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与发展主导权。支持中小企业在前沿性、颠覆性、不确定性高的领域开展创新探索,培育一批极具创新活力的独角兽企业。发展壮大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五是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长板带短板、以整机带部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防范化解工信领域重大安全风险,提升网络安全极端情况风险防范能力,健全工信领域数据安全保障政策、制度、标准体系,围绕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兴融合领域,深入实施分类分级安全管理,持续提升融合安全保障水平。
发布时间:2023-12-26阅读次数:2217
王宝友: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历史逻辑、技术逻辑和现实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把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是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工业互联网是新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支撑,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和重要驱动力量。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其必然性,这是由二者的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决定的,从历史发展过程、技术要素支撑和现实手段实现三个方面均有逻辑关系。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历史逻辑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工业互联网和新型工业化都是工业和数字化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二者的价值都在于提升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前提是实现工业各要素之间的互联,终极目标是用系统的观点统筹推动工业生产绿色化、智能化,这是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历史逻辑。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纵观我国工业发展历程,正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主动融入世界产业分工格局,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机遇,准确把握了工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探索并长期坚持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实现了工业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工业互联网是战略布局。当前,新工业革命深入推进,全球经济版图、国家创新体系、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主要国家和地区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部署继续强化,旨在通过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制造领域的融合应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党中央多次对工业互联网作出重要指示。发展工业互联网,是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趋势作出的战略决策。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历史必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是统筹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科学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技术逻辑从技术要素支撑来看,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企业生产要素和经营要素的全面互联,并通过数字化提升要素生产效率和全局优化,最大限度发挥各要素价值,这是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技术逻辑。新型基础设施属性日益凸显,夯实新型工业化发展根基。工业互联网包括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功能体系,是实现人机物全面连接、打通信息“大动脉”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超2万个,标识解析体系上线二级节点325个,服务企业超31万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近300个。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加快建设。基本建成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加速新技术突破和迭代创新,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高度。工业互联网将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深度集成,打通云、网、边、端,加速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聚合,带动相关技术全面突破和迭代创新。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全球领先,工业芯片、5G工业模组、智能传感终端、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工业级无人机、可穿戴智能装备等新产品迅速兴起。通用人工智能、工业元宇宙等新技术应用探索逐步展开。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释放新型工业化发展动能。工业互联网将数字技术与行业特有的知识、经验、需求相结合,提升生产经营各环节数字化水平,进一步促进大中小企业、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应用场景从“研产供销服”单点应用向综合集成延伸,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应用模式加速普及,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万个。应用范围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近9000万台(套),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逻辑从现实手段实现来看,工业互联网可切实优化资源配置、节能降耗,有效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并实现智能化生产,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这是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逻辑。提升生产质量和安全水平,筑牢发展底线。工业互联网通过推动产品设计标准化和智能化,实现质量缺陷预分析与报警、工艺在数在线监控、产品质量动态改进等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全要素连接能力和数据采集能力,助力安全管理模式由事后应急处置向事前分析预警转变,从而筑牢我国工业发展的“技术底线”。优化资源配置和节约能源,不越发展红线。工业互联网打通经营管理系统与生产执行系统,打造数据驱动、敏捷高效的精益管理体系,提高市场及时响应、成本精细管控、管理决策等水平。提升生产流程的整体紧凑程度,减少跨工序协同不足导致的能耗物耗,通过能源集成化和智能化管控,实现能源动态平衡和优化利用,从而避免触碰资源和环境的“红线”。实现智能制造和定制生产,绕开发展盲线。工业互联网可以通过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实现材料、设备、产品等生产要素与用户之间的在线连接和实时交互,逐步实现机器代替人工生产。通过客户需求准确获取和分析、敏捷产品开发设计、柔性智能生产、精准交付服务等,实现用户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深度参与,从而避免盲目生产的“盲线”。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释放发展长线。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不断催生新服务模式,可以发现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机会,推动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从而释放企业创新发展的“长线”。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我们要把握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历史逻辑、技术逻辑和现实逻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一是加强工业互联网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性基础供给。加强工控、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全谱系技术研发和技术供给,加强通用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创新。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推广。二是加大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工业智改数转。从设备、单元、产线、车间、工厂等维度分级推进,在细分行业引导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梯次推进改造,打造一批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制定细分领域转型标准和指南。加强共性需求梳理,搭建平台促进供需协同。三是加强工业数据采集、汇聚、分析与应用。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类分级顶层规划,制定分类分级相关标准和管理规范,推动工业数据采集简单化、汇聚集中化、分析专业化、应用多元化。加快数据资产登记确权体系建设,提升数据资源管理能力。四是加强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化和安全保障。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加快关键标准研制及推广,发布一批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产品服务检测认证体系。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体系,增强国家、省、企业平台联动效能,助力企业安全防护能力提升。五是加强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新增一批工业互联网相关新职业,完善培训产品体系,提升人才培养、供给能力。推进建设学科标准体系,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建。深化产教融合,建立一批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基地,健全人才培训评价体系,培育壮大人才培养生态。作者: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 王宝友
发布时间:2023-12-21阅读次数:1799
专家金句!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赋能千行百业
2023年12月14日,以“标识贯通千百业,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贯通创新发展大会暨首届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创新大赛总决赛颁奖仪式成功举办。大会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信通传媒邀请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度采访,深入对话工业互联网及其标识解析体系对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行业洞察、实践经验和未来展望。访谈现场金句频出,思想火花不断。工业互联网标识智库重磅推出在首届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创新大赛总决赛中脱颖而出的第一、二、三等奖项目团队代表金句,领略他们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洞察。
发布时间:2023-12-19阅读次数:2847
鲁春丛: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 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11月19日至21日,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大会以“数实融合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出席大会并作题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 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全文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这为我们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一、深刻认识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作用工业互联网是新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支撑,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和重要驱动力量。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工业互联网主要发挥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基础支撑作用。作为基础性技术,工业互联网通过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功能体系建设,推动海量异构数据的采集、汇聚和建模分析,促进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实现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不断夯实新型工业化发展根基。创新驱动作用。作为聚合性技术,工业互联网深度集成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打通云、网、边、端,加速聚合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带动相关技术全面突破和迭代创新,探索产生了一系列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产品,不断拓展新型工业化发展空间。融合引领作用。作为融合性技术,工业互联网将数字技术与行业特有的知识、经验、工艺相结合,提升生产经营各环节数字化水平,推动生产方式与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进一步促进大中小企业、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不断释放新型工业化发展动能。二、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探索起步到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有力推动了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政策体系持续健全。《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六年作出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接续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连续六年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遴选5批近六百个试点示范项目,支持创建了8个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6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和城市试点工作,分别遴选了98个公共服务平台和30个试点城市。全国31个省(区、市)都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产业基础不断完善。工业以太网、边缘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快。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带动工业芯片、工业模组、智能终端等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超过2万个。标识解析体系上线二级节点325个,服务企业超31万家。培育50家“双跨”平台,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近9000万台(套)。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体系基本建成,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数据应用成效显著。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汇聚数据7.68亿条,服务企业147万家。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汇聚34万家企业、193万名工程师、近2亿种工业基础产品,形成完备的装备制造业工业产品目录。工业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接入工业生产设备70余万台,服务企业8000余家。工业数据资产登记确权平台登记数据3亿条。赋能行业千姿百态。工业互联网应用范围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万家。全国“5G 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8000个,形成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无人智能巡检等20个典型场景。工业元宇宙持续拓展,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应用不断深化,催生了增强数字设计、人机协同制造等典型应用场景。生态建设日益壮大。多家龙头企业设立工业互联网科研部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生态建设成效初显,有效助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初步构建,百余所院校增设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会员单位超1100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超2500家,试验验证、检测认证、人才实训等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三、把握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方法论当前,数字化浪潮已成为变革性力量,需要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作用,以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以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分业推进。我国制造业体量大、门类多,隔行如隔山。工业互联网需要和行业工艺、知识、经验紧密结合,蕴含的是企业核心技术和能力,复杂性高、难度大,难以一个药方包治百病,这决定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做深做透。要立足发展实际、选择重点行业,发展面向细分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转型标杆企业并加强经验总结,带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二是分级推进。我国大量工业企业设备、单元、产线等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各异。这决定了工业互联网应用要从设备、单元、产线、车间、工厂等维度分级推进。在细分行业,引导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梯次推进改造,打造一批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实现数字化转型从“样板间”走向“商品房”,这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和主战场。要培育一大批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服务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应用为牵引带动工业软件、高端工业芯片等技术突破和迭代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三是顶格推进。破解供需循环不畅难题是当前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加强政府引导,成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等促进机构,按照“行业出题、产业答题、供需协同”的指导方针,由促进机构组织行业和企业提出需求,引导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建立数字化转型供给企业的技术、产品、服务供给名录,搭建平台促进供需协同。
发布时间:2023-11-21阅读次数:1758
中国信通院刘阳发布2023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十大趋势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通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已成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纽带和神经系统,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新的路径。预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领域即将发生的变革对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在11月14日,2023年工业互联网标识大会(江苏),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标识工作组主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刘阳发布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十大趋势(2023年)。该趋势从标识解析体系的定位、运行、标准、设施、产品、技术、拓展、应用、生态和政策这十个角度,关注已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强大生态的技术,着眼于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实践验证,以洞察标识解析技术在新型工业化中的角色转换、产业创新和应用场景的演变。具体的十大趋势包括:趋势1:五位一体全面协同发展,标识赋能新型工业化四类场景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新型工业化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工业制造模式、创新体系、要素配置、产业治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工业互联网聚焦网络是基础、平台是中枢、安全是保障、数据是核心、标识是纽带等五大体系,五位一体全面协同发展,夯实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的作用。其中,标识面向先进制造业“智改数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和推动工业高端化绿色化等四大典型模式,发挥标识的核心纽带作用,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2:各级节点网络稳定运行,注册解析规模保持稳定性增长经过五年多的建设,我国已全面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坚实的数字底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5+2”国家顶级节点建成,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覆盖。从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仅1年时间,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就从2000亿突破至4000多亿;平均每个二级节点,接入了不少于1000家企业;平均一个企业节点,注册不少于120万个标识。标识解析体系服务企业超31万家,注册解析规模保持稳定性增长,覆盖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43个国民经济行业,已全面融入工业企业研发、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环节,全面赋能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3:标识数据质量引发关注,元数据标准形成两种研制模式标识数据高质量连接是增强标识解析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推动工业数据要素融通发展的关键,在推动标识解析逐步覆盖不同企业、不同环节、不同系统的过程中,标识数据仍面临抽样化、自由化的发展挑战,也引发了产业界的关注。为加速提升标识数据质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产业各方建立了标识数据“五个一”标准化推进路径,即为每一个行业打造一项编码标准、一项元数据标准、一本应用指南、一组数据工具、一套数据字典,特别是围绕垂直行业和共性场景两条路径,当前已在17个重点行业、5个典型场景形成了一批成果。趋势4:建设数据标识服务网络,打造基础设施原生性数据服务以赋能数据要素流通、共享、交易为目标,构建以标识为切入点的数据标识服务网络,是我国新型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重点围绕数据标识化、数据对象化、数据要素化三大技术路径建立服务网络,提高数据要素的利用效率和价值,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当前全球多个国家都在推进相关研究,特别是在技术方案落地、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成为发展焦点,但如何实现数据标识的高性能处理,如何定义数据对象的存储结构和资源管理方式,如何建立数据要素化的认证体系等问题仍面临挑战。趋势5:认证类业务场景占比大,主动标识载体解决方案需优化截至 2023年11月上旬,全国累计部署主动标识载体2875万枚。为丰富标识产品类型,拓展载体应用范围,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起的“繁星计划”—— 寻找工业互联网好产品活动于2023年9月完成了第一批标识产品与设备评选,总计30款产品入选优秀产品名录,为主动标识载体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是,当前主动标识载体多以集成电路卡形态为主,且规模化发展尚未达到预期目标,亟需丰富主动标识载体的类型和形态,持续开展“繁星计划”评选活动,加快推进产品评估认证工作,加强轻量级、自管理、分布式的认证体系建设。趋势6:双轮驱动标识技术创新,实现权利和信任的网络化传递在数据要素价值化及跨境数据流通双轮需求驱动下,分布式标识实现权利和信任的网络化传递,有效支持数据流通。基于分布式标识DID和可验证凭证VC等技术可以为预先未知伙伴建立信任网络,让数据和数据使用权被有选择性的传递。例如:西门子使用分布式标识与区块链等技术,推出碳足迹可信计算与追溯解决方案,推动企业出海绿色低碳服务,可以在保护供应链信息情况下,实现碳数据可信流转和验证。趋势7:算力标识探索逐步增多,支持算力网络资源调度与对接算力网络中有效的识别芯片、资源、函数、功能和应用等不同维度的算力资源,构建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智能算力服务网络,有助于实现更加优化的算力资源调度、供需匹配、可信交易等。当前包括三大运营商在内的产业界高度关注算力标识对算力网络服务的赋能,但针对如何标识、如何解析、如何可信三大重点问题,需细化算力标识的解决方案。趋势8:产品数字护照正式起航,引领全环节标识数据深度整合欧盟立足产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需求,提出“产品数字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DPP)强制性要求,推动建立特定于产品、具备唯一标识符的绿色可持续数据集,通过数据载体实现产业链数据的整合。DPP正成为产品双化协同发展的典型实践,在技术、应用、管理等方面与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天然耦合。可充分发挥现有数字基础设施作用,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数字护照技术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趋势9:应用成效评估全面启动,鼓励跨企业深层次化标识应用发展规模化、深度嵌入、高质量的标识应用是培育标识产业生态的核心,也是衡量标识解析体系基础设施的关键。为推动产业界及时发现标识应用问题、挖掘优秀应用标杆、探索标识应用趋势、引导标识应用发展,中国信通院联合产业界学术界开展标识应用评估工作。现阶段我国标识应用从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迈入企业应用成效深入探索时期,标识规模与工业要素规模相当、标识软硬件与企业传统信息化基本接轨、标识应用与降本增效成效直接挂钩,但规模化发展仍需持续推进,应用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趋势10:标识应用向全行业贯通,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化发展利用标识渗透性强、兼容性高等优势,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在工业、能源、交通、农业、医疗等实体经济各领域的贯通应用,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当前标识应用不再局限于生产环节,向上扩展到设计与方法,向下延伸到后服务市场,已服务于供应链的原料供应到终端的消费者全链条。过去的两年,各省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在重点领域实现标识一体化贯通应用,逐步打造技术、产品、设施、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发布时间:2023-11-16阅读次数:2924
全站热点
1
苏州企业数字“身份证”,打通产业全链条
发布时间:2024-04-17 阅读次数:1858
2
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发布时间:2024-04-17 阅读次数:2780
3
信长星在苏州调研时强调:强化数字赋能 拓展应用场景 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新需求催生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4-01 阅读次数:2103
4
全省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作推进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4-03-21 阅读次数:2197
5
央视新闻 | 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全部工业大类
发布时间:2024-03-19 阅读次数:2692
6
央视新闻:2026年底我国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发布时间:2024-02-28 阅读次数:2595
7
央视新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5G+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
发布时间:2024-02-27 阅读次数:2613
8
工信部:标识解析服务企业超40万家,将实施标识“贯通”行动促进规模应用
发布时间:2024-01-24 阅读次数:1694
9
重点来啦~2024年江苏工信工作这么干!
发布时间:2024-01-23 阅读次数:2244
10
苏州亮出2024年“工作清单”
发布时间:2024-01-17 阅读次数:2169
×
|
  • 登录
  • 注册
  • 使用密码登录
  • 使用验证码登录


确认登录
忘记密码
---------------------第三方---------------------
提示
确定
活动报名
取消 确定
投票/评价
顾问标签:
服务好
态度好
业务精
专业能力强
态度满意度:
专业满意度:
是否匿名
字数 0/180
取消 确定
手机号绑定
×
|


确定
完善信息
×
|
*联系人:
*邮箱:
*密码:
确定